人民网
人民网

抓改革开放机遇 SAP与中国企业共成长

人民网记者 董菁
2018年10月25日09:30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中国总经理李强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蒋建华摄

“不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死,上了ERP找死。”1998年,时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的一句话,描绘出中国企业开展信息化所需要的决心和过程的艰辛。而德国企业应用软件提供商SAP当年被业界看作是ERP的首选。如今,作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背后的“管理大师”,SAP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10月17日,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中国总经理李强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访谈栏目,讲述改革开放以来SAP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的故事。

黄金十年:帮助中国“领头羊”企业实现信息化进程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

同年,德国企业SAP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迅速决定进入中国市场,很快吸引了国内一批“领头羊”企业的注意。

“邓小平南巡后,中国很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外的先进经验,希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当时SAP实行了非常著名的‘灯塔工程’,将目标锁定在中国各行业的‘领头羊’企业,让他们使用SAP系统。SAP将国外最佳的信息化管理实践引入中国,帮助中国企业提升集团、生产及质量等方面的管控水平,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提及SAP初入中国时采用的战略,李强至今仍赞叹不已。

李强回忆道:“SAP的第一家客户是上海机床厂。当时他们向世界银行贷款。世行提出,希望有一套专业的系统来加强管理,于是他们就采用了SAP的ERP系统。”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后,后来者纷纷涌现。上汽、海尔、联想、中石化、长虹等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企业相继成为SAP的早期客户。“当时信息化的观念没有完全普及,很多人对ERP系统存在担忧。因为企业实施ERP系统时会遭遇很大的挑战,需要进行很多流程上的优化,甚至组织上的重构。这也是柳传志提到‘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重要原因。”李强解释道。

但是,随着这批企业纷纷取得成功,中国的其他企业也看到了机会,前仆后继地踏上了信息化进程。“那段时间SAP的业务迅速增长,SAP在中国的黄金十年真正开启。” 李强无限感慨地说:“今天,ERP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管理的标准配置。”

入世17年: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参与全球化竞争

2001年底,中国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后,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行各业争相搭乘世贸的快车,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寻求将商品销售到全球各地,参与全球业务竞争。

这也成为了SAP的巨大契机。作为一家跨国企业,SAP深谙各国政府法规和运营机制、积累了丰富的跨国公司管理经验,恰好迎合了中国企业的需求。

2002年,李强加入SAP。回忆当初的心路历程,李强微笑着说:“我那时在中国本土一家ERP厂商工作。SAP是ERP的鼻祖,就跟所有的篮球运动员都向往到NBA打球一样,我希望去SAP学习。”

他的眼中恍若有光:“SAP秉承工程师文化,十分追求产品极致化,至今很少有企业能研发出像SAP所开发的大型、稳定、功能丰富的运营系统。另外,作为一家跨国科技企业,SAP研发所有的产品都能和最顶尖的企业合作,产品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知识,是很多系统所不具备的。”

2004年联想并购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事业部,李强恰好参与其中。他回忆称:“这是当时中国IT行业最令人兴奋的一起跨国并购。柳传志曾经回顾并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共同的管理语言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联想和IBM都使用了SAP的系统,SAP系统让IBM能够很好地理解联想的业务,这让双方的融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李强指出,无论是跨国并购还是跨国的业务,SAP的系统都能够让企业系统地了解当地的法规、政策,在当地更便捷地开展业务。

2011年:推出大数据引擎HANA 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

2010年,创新驱动的中国逐渐成为数字经济的全球领先者。中国的企业不再满足于从软件中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流程,而是希望在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

2011年,SAP推出基于大数据的高性能计算引擎SAP HANA平台,以满足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李强用一个事例证明了SAP HANA的威力。他说:“2011年农夫山泉成为了我们的SAP HANA客户。他们在全中国有十几个水源地和大量的装配厂,所有的水都要罐装之后配送到各地分中心,然后送到消费者手中,运输成本足足占了总成本的20%-30%。当时SAP和农夫山泉联合做了一个大数据项目,把所有的运输数据,包括地理位置、天气、分中心的部署等数据放在一起,通过大规模的运算,指导如何在全中国范围内部署仓储中心、如何优化配送路径,以便降低运输成本。而HANA在中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按照传统的计算模式,这样大规模的数据运算可能需要24小时,但是通过HANA,我们用了不到37秒的时间。”

李强指出,如今大数据应用的场景日益丰富,例如物流的配送、产品的研发、消费者行为的分析等,而HANA就是中间非常重要的计算引擎。

2015年,SAP推出了跨时代的S/4HANA,将传统的ERP系统部署在HANA平台上,使得ERP运算的效率大幅提升。

未来已来:打造“智慧企业” 全面赋能实体经济

2015年以后,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加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惊人数量的数据正在不断地被产生和搜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钢筋与水泥”。

如今,SAP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客户占据《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90%,对创新的追求却始终如一。

李强表示,传统企业是依据特定的流程来开展经营活动。但是今天,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企业已经无法按照传统模式运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普及,使得企业能够把所有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数据实时采集起来放在云端,运用大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预判机会和风险点。

他滔滔不绝地说:“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下一季流行的趋势,指导产品的研发;可以运用大数据预测设备会发生故障的时间点,提前做预测性的检修;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预测播种的最佳时间,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让产品更加安全和环保。凡此种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完全依据于计划,而是依据对于企业实时的洞察。这就是我们谈到的‘智慧企业’。”

2018年6月,SAP发布一系列新产品,宣布“智慧企业”战略,引发广泛关注。

李强踌躇满志地表示:“人工智能大规模的普及和使用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进而带动GDP的提升。SAP倡导将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帮助传统企业打造‘智慧企业’,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李强介绍,SAP未来在中国有两个关注重点:一是帮助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帮助他们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二是对云计算进行大量的投入,加速中小企业向云迁移的过程。

李强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为中国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过去20多年,SAP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断壮大的历程中,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腾飞。同时,通过与本地合作伙伴协作共赢,SAP在助力中国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可以与中国经济一道,踏上发展的新台阶。”

(责编:董菁、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