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河峪小米:来自太行山脚下的金色明珠

2018年11月06日17:50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榆社,位于太行山中段西麓,是海河支流漳河的发源地,亦是世界闻名的化石之乡。这里山峦环绕,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同时也是谷子的天然理想种植之地。这其中,河峪乡则因地处丘陵地带,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周边无任何工矿企业和污染源而成为当地出产优质谷子的重点乡镇。

近年来,以“河峪小米”为龙头产品的榆社县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及山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引领当地农民科学种植,精心管理,使得当地出产的小米无论从品相还是从口感上,都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果,成为三晋大地上一张靓丽的名片。

“河峪小米”先后荣获“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名牌农产品”、“山西特色农产品”、“全国农产品行业十大知名品牌”,并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2017年9月18日,在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河峪小米”凭借富锌优势闯入山西省首推的20家功能农产品品牌当中。

2017年10月16日,由山西省粮食局组织开展的“2017年度第一批山西好粮油”产品评选活动中,共有10家企业的产品中选,其中就包含有“河峪小米”。

2017年12月,国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正式向社会发布了《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河峪小米”亦被收入该名录当中。

科技为先 打造纯天然的良心食品

俗话说,“五谷杂粮,谷子为首”。谷子在中国尤其是在广大北方地区居民的饮食当中占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其中在很多家庭,一碗小米粥甚至成为全家人早餐和晚餐的标配。

榆社县地处北方内陆,尽管适宜种植谷子、豆类等杂粮。然而长期以来,当地的谷子种植一直处于一种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发展状态,缺乏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故而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商业优势,对农民的增收自然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2004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曾在县供销社系统工作过的王建福审时度势、敢为人先,及时联合5名社员,以自愿入股的形式成立起全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即榆社县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王建福本人则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至此,王建福成为了全县杂粮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山西属于“小杂粮王国”,适宜种植谷子的地方有很多,有的地方出产的小米甚至在全国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如何能够让“河峪小米”快速走向市场,并在众多小米品牌中脱颖而出,从而带动合作社社员及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便成为王建福首要考虑的问题。

大道至简,悟者天成。最高深的道理往往隐藏在最简单的事理当中。从小就与庄稼打交道的王建福明白,其实,要想种植出好谷子,产出好小米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选好优质的品种,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和管理,再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就一定能在河峪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产出一级棒的优质小米。

执行力往往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奠基石,而王建福恰好就是一个执行能力非常强的人。之后,他便迅速联系并选用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谷子所推荐并提供的晋谷21、长农35等优质谷种,并定期邀请省、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实地对社员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在种植期间,王建福还坚持引导社员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主要依靠农家肥并以物理的换茬办法等科技手段来防治病虫害,真正使得“河峪小米”成为不带一丝“污染”的有机食品。

一分耕耘,必然有一分收获。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一粒粒金灿灿的河峪小米以其颗粒饱满、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口感绵滑、米香浓郁,粘糊性强等特性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各种订单亦纷至沓来。

当年8月,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小米、杂粮便通过了山西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社的成功在附近农民心中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要求加入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当地杂粮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正规军”。

2006年,合作社的社员增加到110名,注册资金也由原来的3万元增加到100万元;2010年,社员更是激增到301名,同时还带动了附近3900多农户加入到小米产业化发展的大军当中。而合作社的年生产以小米为主的各种小杂粮能力也突破180万公斤,年销售额达到3000余万元。一粒粒金灿灿、高品质的“河峪小米”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走向市场,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广大“谷农”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狠抓质量 保证品牌的延续性和市场竞争力

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薪火永旺,就一定要在质量管理方面警钟长鸣、利剑高悬。

合作社成立伊始,针对社员们以前习惯了粗放式经营及产品质量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王建福只要一有机会,便深入种植户家中,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他时常告诫农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信誉是企业的生存线、互利是企业的发展线、造假是企业的毁灭线。而社员们也明白,在产品质量方面,他们的理事长可谓是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无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平时颇为幽默和宽容的理事长这时候总会脸色大变,甚至“小题大做”,并坚持做到不改正问题决不罢休。

为了保证“河峪小米”这一品牌的延续性及市场竞争力,王建福要求全体社员做到“五统一”,即: 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真正实现了谷子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购储存、加工生产、到市场销售一条龙的服务。

质量往往和技术挂钩,没有好的技术,产品质量定然会大打折扣。王建福深知这个道理。他常常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培养一支技术硬、素质高的种植队伍,产品质量才有保障,有了过硬的产品,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提高社员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专门成立了技术指导组。一方面聘请相关农业领域的专家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以培养和储备技术骨干。另一方面,在每个种植基地,合作社都会给予技术能手一定的补贴,并保证其做好本基地社员及本村农户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另外,为了将合作社做大做强,并带动社员尽快脱贫致富,在合作社成立伊始,王建福便力求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尽可能地让大家受益,也就是将种植户的利益最大化。为此,他对合作社实行“二次返利”原则,即按照4:4:2产品销售利润比例分配,将合同价格之外利润的40%返还社员;40%做公积金、保险金,在无风险时用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在市场低迷或自然灾害时补偿社员;剩余的20%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引进。

这样,无论丰年或是灾年,社员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大家都亲切地从内心把他当成了好大哥,好领导。对此,王建福亦深情地表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甘苦、农民的脾性。一个搞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支持与信任,有天大的雄心也难成气候。”

勇于创新 引领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发展壮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企业进步的灵魂。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便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会被市场无情地所淘汰。

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成立伊始,王建福便始终秉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不断谋求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及升级提档。在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他先后引进了绿色谷、五色小米等18个品种进行试种。后来,他又大力发展功能食品,开发出“富锌小米”、“ 富硒小米” 以及“藜麦粉”等产品,努力把吃饭产业变成健康产业。

2009年,对于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年头,同时也是整个合作社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合作社新开发的“五色小米”(红、绿、黑、白、黄)终于成功上市,填补了市场的一项空白。

同样是在这一年,因考虑到合作社作为一个最底层的经济组织,规模较小,自身发展能力较弱,且缺乏参与国内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优势,王建福瞻高瞩远,于当年一月,在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创立了山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公司除了加工谷子等杂粮意外,还涉足蔬菜、水果等产业,真正成为一家集产品开发、基地建设、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如今,仅就谷子等杂粮产业而言,公司已稳定发展种植基地达3万亩,年加工能力达6000吨,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农户达5000余户,户均增收2910元以上,产品亦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太原等全国各地。“河峪”亦成为了山西省知名品牌,通过了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有机食品认证。而王建福本人也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农民致富带头人。

致知力行,继往开来。“下一步,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将不断创新经营理念,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产业升级、产品上档,也继续做好引领示范,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提到公司的未来,王建福如是说。(林 宇)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广告信息,仅供参考。

(责编:王紫、胡挹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