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前10个月完成旅客运输量5.11亿人次 同比增长11.5%
民航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记者 董菁)11月1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举行月度例行发布会。民航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0月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均重回两位数增长,1-10月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11亿人次,同比增长11.5%。
10月完成旅客运输量5408.3万人次 航班正常率为87.78%
10月份,全行业实现运输飞行99.4万小时,同比增长8.3%;通用航空飞行9.1万小时,同比增长29.9%。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行业安全生产继续保持平稳态势。截至10月底,运输航空实现持续安全飞行98个月、6640万小时。
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副巡视员张清介绍,10月,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05.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恢复至两位数增长。1-10月,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超千万吨公里,达到1001.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1%。
10月,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408.3万人次,同比增长10.7%。1-10月,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5.11亿人次,同比增长11.5%。
10月,全行业共完成货邮运输量63.2万吨,同比增长1.5%。1-10月,全行业共完成货邮运输量604.7万吨,同比增长5.5%。
民航局运输监控中心副主任孙韶华介绍,10月,民航共保障各类飞行489761班,日均15799班,同比增长6.37%。全国航班正常率为87.78%,同比提高3.93个百分点,环比提高5.60个百分点。从航班延误原因来看,占比最高的是军事活动,占39.45%;第二是天气,占33.9%;第三是公司原因,占18.3%。
40年来飞行标准工作逐渐成熟 飞行人员人数增长15倍
民航飞行标准工作是民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安全运行管理和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航业飞行标准工作从探索、创建阶段,逐渐走向了成熟,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就。
民航局飞标司司长胡振江表示,中国民航现已形成由三级飞行标准管理机构、技术支持单位、民航行业协会、航空企业有关飞行标准工作部门所组成的,集行业管理、服务支持、贯彻执行等功能为一体的飞行标准工作体系。其中,中国民航三级飞行标准管理机构,由民航局飞行标准司、7个地区管理局和43个省市监管局的相应飞标业务管理部门组成。
1978年,全国仅有运输飞机144架。截至目前,已有大型飞机运输航空公司52家,在运行的运输飞机3551架;小型航空器运输航空公司73家,在华运行的外国运输航空公司181家,通用航空公司367家,境内外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和维修技术人员学校1033家,境内外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和飞行训练中心98家,在整体规模和产业结构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民航飞行人员从1978年的3900余人增加到6万余人,增长近15倍;机务维修人员从2200人增加到11万余人,增长近50倍;客舱乘务员从不到500人增加到10万余人。另外,自1987年设立飞行签派员岗位以来,现有持照签派员7500人;自2014年设立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以来,已经颁证4.3万人。
适航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与10余国家签署双边适航程序
民航局适航司副司长张森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民航局以适航管理条例第一条“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发展”为初衷,开展了适航管理工作。
目前编制和发布了17份适航规章,包括管理性规章《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以及技术标准类规章如《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等。新舟60、ARJ21、C919飞机,以及波音和空客等大型飞机都必须符合规章的要求。
另外,民航已形成一支260人的适航审定队伍,还有100余人技术支持专家及在业内委任的适航委任代表。这支队伍的工作覆盖了航空器全寿命周期的适航监管和服务,包括产品设计审定、生产许可、适航检查和持续适航。
各型航空产品的适航审定工作有效开展。目前,民航局已经为国内50多型航空产品颁发型号合格证,批准改装1300余项,批准机载零部件500余项。民航局已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和以色列等10余个国家民航当局签署双边适航程序。在这些双边适航程序支持下,民航局已为300多型进口航空产品颁发型号认可证。还与引进国产民机的近20个国家民航当局签署了适航合作文件,支持国产民机取得外国适航认可证30余份。
张森表示,下一步,民航局还将出台基于运行风险、分类管理的无人机适航管理政策,积极推动航空产品研发单位建立设计保证系统,提高“自我适航”能力,进一步提高适航管理工作效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热门排行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