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2018年12月18日08: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设计:张芳曼

  中国要强盛、中华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研发开始由跟跑转向并行、领跑,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高科技产业等全面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厚积薄发。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居世界前列,铁基超导材料保持国际最高转变温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世界领先,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等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我国开展世界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战略高技术研究捷报频传。超级计算机连续10次蝉联世界之冠,采用国产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阶段,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创新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海水稻等世界领先,移动通信、语音识别、新能源汽车、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掘进装备等跻身世界前列,集成电路制造、C919大型客机、高档数控机床、大型船舶制造装备等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龙门五轴机床、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装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实现商业化应用,超导磁共振等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替代,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制、重大新药创制等有力改善民生福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天眼”启用: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俗称“天眼”,图①)2016年9月在贵州落成启用。这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借助这只“天眼”,科研人员可以探察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

  “蛟龙”潜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图②)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自2009年以来执行了多次潜水任务,并于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世界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神舟”飞天: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实施。自2003年至今,我国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图③为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准备发射升空。

  诺奖突破: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图④为2015年12月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领奖。

  大飞机首飞:C919大型客机(图⑤)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于2017年5月成功首飞。

  “超算”夺冠:2010年11月,中国首台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跃居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第一。截至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已连续10次蝉联世界之冠。图⑥为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

  “嫦娥”探月:我国自2004年启动探月工程以来,嫦娥一号成功拍摄全月球影像图,嫦娥二号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图⑦为2007年进入预定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示意图。

  核电站发电:1991年12月,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为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图⑧为秦山核电站。

  克隆猴诞生:2017年年底,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团队突破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率先开启了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阶段。图⑨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三峡”并网:2003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三峡电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图⑩为三峡大坝俯瞰全景。

  “港珠澳”通车:2018年10月,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图)通车。该大桥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人民视觉 

(责编:杜燕飞、董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