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营企业家系列访谈

改革潮头勇当先——18万人的百步亭社区"大家长"茅永红

申佳平
2018年12月18日10:50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开栏的话: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经辉煌四十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逐渐成长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肯定广大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给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

回望来路,统战部经济局和人民网联合推出融媒体栏目《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民营经济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分享其创业之路的艰辛与成就,透过民营经济的发展感受最具活力的时代脉搏。

“每个武汉人,都有一个住在百步亭的亲朋好友。”很多武汉人有如此夸张的感受,实则因为这个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百步亭社区太大了。目前,百步亭社区占地6平方公里,居民多达18万人。

百步亭是传奇的,它是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社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访对其进行实地考察;

百步亭是和谐的,它有充满欢声笑语的老年大学、令人畅快流汗的运动场地以及100多支群众文化队伍,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百步亭是开放的,它是中国社区管理的优秀“模板”,每年吸引20多万人到此参观学习、挂职锻炼……

如今,听到百步亭社区被老百姓称赞为“绿色社区、安全港湾、温馨家园”,有一个人最为欣慰和自豪,那就是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

采访时,茅永红微笑着对记者说,“百步亭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的,刚开始我们的想法就是建成一个安全的、文明的、和谐的社区,目前来看,这些最初的想法基本都实现了。”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的民营企业家,茅永红今年已经64岁了,“我可以拍着胸脯对所有人讲,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亲历者和推动者!”

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接受人民网专访。

创业初期冲破“三大难” 变革潮头八载“十进宫”

1983年,28岁的茅永红拥有令人羡慕的“金饭碗”,他时任武汉市武昌县公路交通监理站站长;生活中他有爱人相随,幸福美满。

由于工作内容与车辆管理有关,茅永红总有机会接触到不少进口车,看到这些“洋机器”坏了却无处可修,零部件只得白白浪费,他心里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一家中外合资进口汽车维修中心。

改革开放以后,中外经济交流合作不断加强。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然而,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中外合资企业仍然是凤毛麟角,初出茅庐的茅永红遇上了“三大难”。

“我需要突破政策困难、资金困难和家庭困难。成立中外合资进口汽车维修中心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我记得为了完成层层申报,从县里跑到中央,一年多的时间盖了一百多个公章。另外,想办合资企业,钱从哪来?我当时将家里两万多元房屋拆迁款拿出来跑审批,导致家里人在铁路旁边搭棚子住了一年多。”茅永红继续回忆,“家庭方面的困难也很大,我当时的夫人家里坚决不同意我辞职下海,更不要说是和外国人做生意了,因此最后我们还是分开了。”

1985年,在破釜沉舟、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努力下,茅永红的“江夏进口汽车维修中心”终于诞生了,这也是武汉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茅永红借此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也正因成了武汉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创业初期饱受质疑,八年间十次被抓,总是被短暂问询就释放。

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的确,在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正因有一批像茅永红一样立于潮头的勇者,改革的进程才会被一步步地向前推动。

打造社区房产新路 “白布篷”变身“大家庭”

90年代初期,茅永红一度到新成立的海南省创业“淘金”。彼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启了我国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1995年1月,国务院住房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后正式启动,在原有城市住房建设规模基础上,新增安居工程建筑面积1.5亿平方米,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用以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同年,爱“折腾”的茅永红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创业,借着安居房的政策“东风”,正式开启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在1993年前后,我就意识到了国家房地产市场化的趋势和需求,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在当时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的需要。我天天盼中央的政策,直到国家开始推行安居房,我们立马动工,第一批房子就起来了。”20多年后,茅永红提到百步亭社区一期工程落成时显得云淡风轻,但事实上他的“开山之作”来得并不易。

百步亭原为地名,相传早在100多年前,有居民在此摆摊经营熟食,为挡尘遮雨在摊前扯起白布蓬子而得名“白布蓬”,后因谐音演变为“百步亭”。在茅永红到百步亭之前,已经有7家房地产商来此开发,均告失败。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百步亭当时的落后状况实属罕见。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百步亭依然像一座“城市中的孤岛”,在道路、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几乎为零。

1995年,茅永红来到百步亭开始建设。他做出承诺,发誓要让百步亭居民入住时,享受“水、电、路全通”的便利生活。

不仅如此,茅永红还提出百步亭要走“中国特色社区房地产新路”,决定改革创新“社区”理念,以老百姓安居乐业为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现代文明社区”。“我们的初心就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仅要盖好房子,还要管好房子、服务好房子,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建立一个中国最文明的社区典范。”茅永红回忆道,当说出这个想法时,他立马就受到了不小的反对压力,“他们都认为我的想法是‘中国的乌托邦’,在武汉是办不成的。”的确,对于90年代的中国而言,“社区建设”的概念还很年轻。1985年,民政部门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首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实际生活。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术界和民政部借鉴国外“社区发展”概念,提出了“社区建设”口号,并下发《关于听取对“社区建设”思路的意见的通知》,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试点。

2003年,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左一)与社区居民在百步亭社区。

坚持初心,使命必达。茅永红顶住了百步亭建设初期的反对声音,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百步亭社区已经形成了“党的领导、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管理机制,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服务机制,成为了一个“居民急难问题随时解决,小事不过夜,大事不隔天,纠纷不出楼栋,矛盾不出苑区”的和谐大家庭。

不计成本回馈社会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百步亭社区不断壮大。财富不断积累起来的茅永红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企业定位,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服务理念,把“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当做自己的头等大事。

2008年,我国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同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通过建设保障房,帮助困难群众以低成本改善住房条件,实现住有所居。“国家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一出来,我们就决定立马响应。当时武汉市政府拿不出那么多地,更不要提地段好的区域了。我主张建廉租房,但是一定要建地段好、条件好、有配套的小区,不能让有困难的居民再聚集起来住进新的‘贫民窟’!”

百步亭社区一居委会的百合苑。

此后,在茅永红的倡导下,百步亭社区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前后拿出待建的800多亩商品房用地建设了近9000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廉租房2834户,解决了3万多社会低收入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难”问题,因此造成的资金损失高达6个多亿元。谈到损失,这位亲历改革开放40年的民营企业家脸上写满了坚定,他略显激动地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怎么可能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今天,能把党忘掉吗?能把社会丢掉吗?吃水不忘挖井人,‘回报社会’不仅是写在纸上的,还是要真干的。”

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右四)与社区老年人。

茅永红提出,对于保障性住房,不仅要加大规模投入,更要建好配套设施,完善后续管理和服务。多年来,百步亭社区的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标准统一,居民共同享受这个成熟社区的大配套服务。2010年10月,百步亭保障性住房项目还荣获了国家住建部颁发的“广厦奖”。

谈起百步亭社区这些年的发展,茅永红像家长对待孩子一般,纵有千般骄傲在心头,但依然希望它能更上一层楼。采访中,他告诉记者,“百步亭的老百姓现在有房子住,社区很和谐、很安全、很文明,但是居民的经济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还需要继续琢磨;另外,百步亭的老年人多,有关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将来会和政府、社会一起努力,共同促进百步亭社区的健康发展。”

(责编:杜燕飞、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