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产经

创新产业链融资 扶贫输血变造血

——常德分行对大湖水殖上游贫困养殖户造血式扶贫

2019年12月17日16:47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常德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和惠普金融送温暖活动要求,结合区域实际,立足产业扶贫拔穷根,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借助金融手段,有效精准对接扶贫对象,改变原有输血式扶贫模式,创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融资模式,实施造血式扶贫,共发放扶贫贷款45笔,发放扶贫贷款2250万元,推动金融精准扶贫业务和定点帮扶措施的落地。

精选扶贫对象——聚焦产业链上游养殖户

金融扶贫如何做到精准,扶贫方式与扶贫对象选择相当关键。工商银行常德分行将目标锁定在大湖水殖公司上游养殖贫困户上。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是常德分行重点信贷客户,是经总行筛选的农业龙头企业,2000年A股上市(600257),是“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大湖股份成立近二十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公司经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模式,建立了一条相对稳定的水产养殖产业链。大湖股份水产养殖产业链上游小微客户资源丰富,其上游养殖户8000多户,均为农村水产养殖户。水产养殖户用自已农村承包水田购买甲鱼,天然放养,由大湖水殖统一收购。但承包池塘、购买甲鱼苗、饵料均所需费用远远超过了养殖户,特别是贫困养殖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常德分行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与大湖水殖协商,选择大湖水殖的两个扶贫点--鼎城区十美堂镇上河口村、安乡安全乡汤家山村为金融扶贫对象,实施造血式扶贫,取得了大湖股份的认可与支持。通过解决贫困养殖户的资金困难,既能鼓励农户通过勤劳致富,摆脱贫困现状,又扩大了大湖股份的生产规模。

创新扶贫方式——变输血为造血

扶贫工作要“输血”,更要“造血”。常德分行工作人员在走访十美堂及汤家山当地村民时发现,当地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于出售自家耕种的农产品、养殖的家畜家禽获得的微薄收入,虽然镇上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地理条件,但农户缺乏启动资金,也缺乏水产养殖技术。常德分行经与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多方协调,与大湖水殖、贫困农户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拟定了大湖股份水产养殖产业链融资方案:采用由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方式,对其产业链上游水产养殖农户办理个人经营贷款业务。常德分行主要负责扶贫项目的金融支持,大湖水殖对养殖户实行“六个统一”(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结账),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模式,建立一条相对稳定的水产养殖产业链。贫困养殖户通过工商银行的个人经营贷款获得用于采购大湖股份的甲鱼种苗和饲料的资金,大湖股份技术人员对农户养殖过程提供全程技术指导,降低贫困农户的经营风险;约定大湖股份按合同价格统一捕捞收购成熟甲鱼,贫困农户的收入有了保障。同样是金融扶贫资金,现在通过引导贫困农户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以经营造血的方式解决了贫困问题,避免以往输血型扶贫的依赖性,实现了扶贫攻坚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了企业创效益,贫困农户得收益,银行控风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开创了以龙头企业为纽带,以金融精准支持为手段,搭建了全新农业产业链融资扶贫模式,让更多贫困农户提前过上了好日子。

收获的喜悦——“看见这片河塘,我就看到了希望!”

帮扶农户一年后的效果如何,带着这个问题,常德分行工作人员在国庆节前再次来到实施了产业链融资的十美堂扶贫点。“日子过好了,小儿子的大学学费有着落了!”这是工行工作人员在走访十美堂河口村贫困户余大伯时,他说的第一句话。余大伯现年五十多岁,家里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还有两个小孩,一个正在上大学,一个今年初中毕业,妻子长年在家照顾婆婆,只能做些简单的田间劳作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余大伯每天早出晚归在镇上做泥瓦工,微薄的收入除了贴补家用外,还要寄给在远方读书的小儿子。去年,余大伯辞去了泥瓦匠的工作,加入到养殖甲鱼的队伍中来,工行为其发放个人经营贷款50万元,购买了甲鱼苗、饵料,租下了10亩河塘,一共养殖了两万多只甲鱼。他带着大家去参观了他的甲鱼饲养基地,边走边说,“看见这片河塘,我就看到了希望!”马上又要到大湖股份来收购甲鱼的日子了,虽然他黝黑的脸上已经爬上了皱纹,但他的笑容里满满承载着收获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产业链融资,扶贫输血变造血。常德分行在扶贫的道路上,承担起国有大行应尽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投身到精准扶贫的行动中去,让更多的贫困农户日子好起来、富起来。(牛广文)

(责编:罗知之、杨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