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布品質消費與消費者認知調查結果

2018年03月15日10:55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3月15日電 (邢鄭) 今日上午,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人民網1號演播廳召開以“品質消費 美好生活”為主題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活動”。活動上,中消協發布了《品質消費與消費者認知調查報告》。

據悉,近幾年來,中消協每年都圍繞當年消費維權主題,開展相關調查活動,聽取消費者對消費維權工作的意見和要求。今年,為了解消費者對品質消費的認知和需求,掌握消費者對消費環境問題的意見和態度,反映消費者維權的呼聲和建議,中消協在2018年1月中旬-3月上旬組織開展了本次調查活動。調查採取在線分層抽樣調查方式,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共獲得有效樣本10000個。

據介紹,該項調查從樣本分布來看:男女比例各佔50.0%﹔城鎮地區樣本約佔67.1%,農村地區樣本佔32.9%﹔年齡層次以15歲-45歲青中年人群為主,佔總樣本的八成以上﹔學歷層次以高中及以上群體為主,佔總樣本的比例超過七成。

《調查報告》顯示,從品質消費與消費行為來看,在如何理解“品質消費”的內涵方面,受訪者對於質量、安全、健康、價格合理和誠信等認知較為集中,其中質量、安全仍然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在如何實現“品質消費”方面,受訪者對於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安全可靠、價格合理可接受、有效的市場監督管理的呼聲很高﹔在商品和服務品質得到提升的前提下,受訪者對不同價格漲幅的接受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如果價格漲幅一旦超過50%,幾乎不再被受訪者所接受。

在日常消費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日常消費時以滿足“生活實際需要”為重要考量,消費更加理性,更關注“質量”和“實用性”﹔超過半數的受訪者網絡消費多於實體店消費,受訪者使用第三方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寶、快錢等)的頻率相比其他支付方式(如現金、網銀、銀行卡等)更多,但城鄉差異顯著,城市受訪者網絡消費的比例和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頻率明顯比農村受訪者高﹔

在商品和服務消費短板方面,受訪者對於付費網絡游戲、餐飲外賣、服飾鞋包、快遞物流和在線旅游服務等“不滿意”的比例相對較高,主要原因是“價格不合理”、“售后服務差”。

從消費環境與消費信心來看,對當前市場消費環境,受訪者表示“非常放心”和“放心”的比例為67.2%,對未來一年消費信心,受訪者平均得分7.36(滿分為10分),這表明消費者對於當前消費環境較為放心,對於未來消費充滿信心。調查還探究了對消費環境不放心的原因,主要集中於“質量/衛生不達標”、“三無產品或假冒偽劣”、“危及人身健康、財產安全”等問題。

從維權方式與維權需求來看,過去的一年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遇到過消費權益受損的情況,商品類中家電產品、手機平板和保健類產品相對較多,服務類中通訊通信服務、預付式消費和金融服務相對較多,其問題主要是“質量”、“虛假宣傳”和“售后服務”等問題﹔當消費權益受到損害時,“找商家協商解決”、“提醒身邊的親朋不要上當”、通過“網絡(社交圈)吐槽”或“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成為受訪者常見的維權選項,但也有少數受訪者基於損失不大、嫌麻煩、異地維權難等原因而自認倒霉﹔受訪者一旦選擇通過投訴解決,多數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維權結果等待時間為3-5個工作日﹔對於如何改善消費環境,受訪者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並制定強有力的法律標准的呼聲最高,相當多的受訪者希望經營者誠信守法、相關行業強化自律,通過各方努力共同治理消費市場環境。

消費是保障人類生存的基礎,讓消費者“品質消費”則是滿足其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生動注解。《調查報告》反映出,目前我國消費環境和消費滿意率總體向好,消費者對於未來消費信心較為充足﹔移動支付、網上訂餐、在線旅游、共享出行等消費新業態日漸普遍,安全衛生、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深入人心。調查還顯示出,目前農村消費短板明顯,農村消費者消費信心、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相對不足﹔而在付費網游、餐飲外賣、快遞物流、在線旅游等城市消費者消費相對較多的服務領域,消費者不滿意的情況較多,促進品質消費、建設安全放心消費環境任重道遠。

據悉,為了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更好地通過消費品質的提升促進和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消協從質量與安全、立法與監管、線上與線下、城市與農村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一是敦促經營者堅持質量為本,補齊質量問題短板,重視消費者體驗,保障消費安全,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品質更好滿足消費者對品質消費的迫切需求﹔二是建議有關部門,堅持立法先行,強化監管執法,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消費欺詐、強制交易等消費領域的嚴重侵權行為,堅持消費維權社會共治,為品質消費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三是建議有關部門,堅持線上線下共同發展,強化支付安全風險管理和有效監管,督促平台確保消費者資金和個人信息安全,讓消費者無憂消費、放心消費﹔四是呼吁全社會重視城鄉消費平衡發展,大力推進農村寬帶網絡、快遞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市場環境治理力度,暢通消費維權渠道,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坑農害農行為,廣泛開展消費教育鄉村行活動,讓農村消費者共創共享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責編:夏曉倫、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