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專訪余曉暉: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 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6】

董菁
2019年03月10日10:01 | 來源:人民網-產經頻道
小字號

我國有哪些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

人民網記者:為指導工業互聯網發展,國家層面出台了什麼樣的政策?

余曉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加強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近兩年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要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2018年10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審議通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這是規范和指導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該文件確定了工業互聯網“323行動”,即打造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系,推進大型企業集成創新和中小企業應用普及兩類應用,構筑產業、生態、國際化三大支撐等7項任務。2018年6月,為進一步落實《指導意見》要求,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發布《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細化起步階段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為實現“三步走”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人民網記者:為協同各方力量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在組織機制層面採取了哪些具體舉措?

余曉暉: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各方協同形成發展合力,主要採取以下舉措:一是成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2月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負責統籌協調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全局性工作,重點是審議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和重要工作安排,指導各地區、各部門開展工作,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要事項,加強對重要事項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二是組建工業互聯網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2018年11月,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聘請42位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相關專家組成工業互聯網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主要針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中戰略性、全局性、專業性問題,開展相關咨詢和論証活動。

人民網記者:為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制定了哪些保障措施?

余曉暉:國家層面,《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法規制度、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強化專業人才支撐及健全組織實施機制等6項保障措施,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的統籌協調下,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國稅總局、統計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委積極協同,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手段,共同推動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地方層面,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市結合本地實際,培育特色產業優勢,積極引入外部力量,加快地方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並形成較強的輻射帶動力。

人民網記者:在工業互聯網網絡方面出台了哪些相關政策?

余曉暉:為指導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有序開展,明確網絡建設方向和重點,加快網絡升級改造進程,2019年1月,工信部發布《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該《指南》細化了工業企業建網絡用網絡的總體目標、實施路徑和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建網用網的突出問題。《指南》提出以“立標准”為基礎,以“建網絡、用網絡”為核心,以“創環境”、“建秩序”為保障的思路。重點針對部分企業在網絡建設時無從下手、無可參照、無法預期的現實問題,提出打造企業內網和企業外網標杆網絡的重點任務。通過建設技術創新和行業應用測試床,增強網絡技術創新能力,加速新技術應用部署和標杆網絡復制推廣,培育形成網絡化改造新模式。

人民網記者:在工業互聯網平台方面出台了哪些相關政策?

余曉暉:為引導各方合理布局,加速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建設落實施,先后出台多份針對性政策文件。2018年5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工業APP培育的重點方向、主要目標、四大主要任務及三項保障措施。2018年7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及推廣指南》和《工業互聯網平台評價方法》,指導並規范了平台標准制定、培育推廣、生態建設、運營管理和能力評價等方面的工作。此外,上海、廣東、江蘇等多個省市發布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明確提出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並通過“生態供給資源池建設”和“標杆打造”等多種方式,推動平台關鍵技術突破和實踐推廣。

人民網記者:各省區市推動本地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政策制定情況如何?

余曉暉:地方政府以《指導意見》為指引,結合本地實際,相繼推出本地的工業互聯網相關發展政策,指導本地工業互聯網發展。據統計,截止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廣東、福建、遼寧、安徽、河南、吉林、青海、甘肅、貴州、山西、江西、浙江、寧夏、湖北、江蘇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出台本地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湖南、山東、廣西等省也將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積極開展部署企業上雲、平台建設、技術改造等重點工作。從各地方政策內容看,均結合本地產業基礎和優勢,重視各類要素投入保障,並強調通過引入外部資源助力本地發展。

(責編:車柯蒙、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