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专访余晓晖: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4】

董菁
2019年03月10日10:01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如何?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当前整体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倡导进入实践深耕阶段,形成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一是体系建设全方位突破。高品质企业外骨干网、窄带物联网实现县级以上地区全覆盖,IPv6改造基本完成;标识解析体系5大国家顶级节点、10个行业/区域二级节点初步建立;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设备数量达到59万台(套),工业APP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国家、省级/行业、企业三级协同的安全监测技术体系初步构建。二是应用向多领域拓展。工业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服装、能源、机械、汽车、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和领域,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规模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助力企业提升质量效益,并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三是生态构建多层次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成员数量突破1000家,与美欧日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组织在技术创新、标准对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引领跨界行业企业深度协同突破。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通过发布《网络连接白皮书》和《标准体系2.0》,明确了工业互联网网络的技术架构和标准架构。二是网络升级改造初见成效,运营商开始改造建设高品质企业外骨干网,可用于低功耗设备广域连接的NB-IoT已实现全国覆盖,制造企业积极运用工业光网络(PON)、边缘计算、IPv6等新技术改造企业内网络。三是新型网络技术加快探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建设了十多个网络测试床,覆盖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5G等新型网络技术。产业各方合力打造多个网络创新联合实验室,推出更多紧密贴合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网络解决方案。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目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广成效初现。一是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5个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部上线并试运行,“东西南北中”的顶层布局初步形成,11个二级节点实现上线运营,覆盖高端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二是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能力,融合型标识技术方案验证成功,标准体系框架搭建完成,标识解析全系列软件成功研发,并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融合;三是标识应用创新发展,标识解析应用在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产品溯源等领域,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跨界协作,推动标识解析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目前,我国平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平台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初步形成跨行业跨领域平台、行业和区域平台、企业平台共存互补的系统化平台体系。制造企业、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等纷纷推出特色平台,全国各类平台总数已有数百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50家。针对行业生产特点和企业痛点问题,平台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产品服务、产业链协同、价值链创新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亮点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并在工程机械、高端装备、家用电器、服装纺织、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众多行业得到应用推广 ,有力推动了生产管理提升、业务模式创新和资源配置优化。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余晓晖:我国产业界在安全框架与标准体系制定、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安全框架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安全解决方案汇编》等框架指南和解决方案,强化行业应用和指导。标准体系方面,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总体要求、平台安全、数据安全等重点标准进一步完善。技术能力方面,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技术保障体系,重点实验室、专业机构及安全企业等正协同推进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积极建设安全试验验证、测试评估、监测处置等平台。产业生态方面,我国网络安全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安全防护产品及解决方案供给增多,安全企业快速成长。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为加强产学研用各方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构建,2016年2月1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联合制造业、信息通信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lliance of Industrial Internet,以下简称“联盟”或“AII”)。截至2019年2月,联盟会员数量已突破千家,形成“12+9+X”组织架构,分别从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产业实践、国际合作、投融资等方面开展工作。联盟成功举办工业互联网峰会、工业大数据创新竞赛、工业APP开发与应用创新大赛等多项活动,形成《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等一系列研究成果,遴选出一批工业互联网测试床、解决方案及优秀应用案例,并开展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服务评估评测、性能评测及工业互联网安全评估评测等工作,已成为协同各方跨界创新、推动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载体。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国际合作进展情况如何?

余晓晖:随着全球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各国间的合作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已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强沟通对话,形成政产学研多层次协同推进机制。在政府和产业层面,利用多边、双边合作与高层对话机制,定期交换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以及在法律、政策、国际治理等方面的新诉求和新举措。同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与各国产业推进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先后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欧盟物联网创新联盟(AIOTI)、国际MulteFire联盟和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IVI)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各方在工业互联网参考体系架构、标准化、测试床、安全、产业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对接和研究合作。

人民网记者: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余晓晖: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瓶颈。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多数企业缺乏网络化、智能化演进的基础能力;工业网络标准众多、互通性差;工厂外网络还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高安全、高实时和高可靠的要求。二是企业引领能力不强。缺乏具备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龙头企业,企业长远布局能力较弱,现有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工业转型升级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资金和人才保障不足。国际领先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的投入达到数十亿美元,我国企业投入水平差距很大。同时,兼具工业经验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滞后于工业互联网总体进展。四是安全风险挑战严峻。互联网外部威胁与工业生产安全内部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安全风险急剧扩张。在安全风险感知预判、防护控制和安全事件溯源处置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应对能力不足,安全产业基础也较为薄弱。

(责编:车柯蒙、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