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专访余晓晖: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董菁
2019年03月10日10:01 | 来源:人民网-产经频道
小字号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等。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一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由理念倡导加速走向落地深耕。自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不少政策措施,在政策引导下,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就相关问题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从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重要意义、功能体系以及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应用情况、发展政策、未来展望等7个方面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和发展情况。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是什么?

人民网记者: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工业互联网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余晓晖: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上一轮科技革命的传统动能规律性减弱趋势明显,导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日新月异,加速向实体经济领域渗透融合,深刻改变各行业的发展理念、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带来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的带动下,以泛在互联、全面感知、智能优化、安全稳固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蓄势兴起,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有什么区别?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相比有四个明显区别。一是连接对象不同。传统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应用场景相对简单,工业互联网需要连接人、机、物、系统等,连接种类和数量更多,场景十分复杂。二是技术要求不同。传统互联网技术特点突出体现为“尽力而为”的服务,对网络性能要求相对不高。工业互联网则必须具有更低时延、更强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三是发展模式不同。传统互联网应用门槛低,发展模式可复制性强,产业由互联网企业主导推动,并且投资回收期短,容易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多、应用专业化,难以找到普适性的发展模式,制造企业在产业推进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互联网资产专用性强,投资回报周期长,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四是时代机遇不同。我国在互联网时代起步较晚,总体上处于跟随发展状态,而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格局未定,我国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由哪些关键部分构成?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由网络、平台、安全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网络”是实现各类工业生产要素泛在深度互联的基础,包括网络互联体系、标识解析体系和信息互通体系。通过建设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数据在工业各个环节的无缝传递,支撑形成实时感知、协同交互、智能反馈的生产模式。“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下连设备,上连应用,通过海量数据汇聚、建模分析与应用开发,推动制造能力和工业知识的标准化、软件化、模块化与服务化,支撑工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创新和资源高效配置。“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保障,涉及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五个方面。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识别和抵御各类安全威胁,化解多种安全风险,为工业智能化发展保驾护航。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人民网记者:工业互联网有哪些主要应用模式?

余晓晖: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模式有四种。一是智能化生产,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对关键设备、生产过程、工厂等的全方位智能管控与决策优化,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网络化协同,通过工业互联网整合分布于全球的设计、生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等,形成协同设计、众包众创、协同制造等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能够大幅降低产品研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三是规模化定制,基于工业互联网精准获取用户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制造资源与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条件下的大规模定制。四是服务化延伸,依托工业互联网对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为用户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推动企业实现服务化转型。

(责编:车柯蒙、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