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陳平。
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 “當下,加強‘一帶一路 ’民間藝術交流合作是深入推動‘一帶一路 ’建設的可行也是必須的途徑。”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陳平說。
“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旨在促進國際合作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政策、經濟、文化、金融、民心互聯互通是其基礎性工程。今年是“一帶一路”實施的第六個年頭,其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參與國家越來越多,取得了諸多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中國國際影響力也日益提升。今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合作論壇將在北京舉行。但是,“一帶一路”在走深走實中也遇到了一些必須破解的瓶頸問題。
在陳平看來,如何通過做好“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特別是民間藝術交流合作,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實現民心相通,推動“一帶一路”平穩、加快推進,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一帶一路”國家文化多樣,絢麗多彩,中國和相關國家的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躍。因此,不斷總結經驗,借鑒國際通行做法,著力加強“一帶一路”民間藝術交流合作是當下深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可行也是必須的途徑。
為此,陳平提出了《關於加強“一帶一路”民間文化藝術交流的幾點建議》。她表示,一是要善於利用國際藝術節資源,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目前,我們有很多文化走出去的活動,但多局限於華人華僑的生活圈子,走進當地民眾的圈子還是不夠深和廣。”陳平說,“有必要利用現有的各國藝術節、文化活動,參與和展示中國的文化藝術,讓當地民眾贊美中國文化,乃至成為中華文化的推廣者。”同時,應全面研究全球文化貿易發展現狀,為相關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據﹔特別要了解世界各國民間文化藝術節日,以各種方式鼓勵中國藝術家參加國際藝術交流活動。
二是提升中國文化的創意設計與創新能力,鼓勵雙向文化貿易。
陳平認為,在推動文化貿易上,在強調“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同時,也要鼓勵“世界文化走進來”。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8和2010年《創意經濟報告》中的數據,中國文化制成品出口已經佔據全球市場20%以上。根據國家版權局數據,近兩年來中國版權貿易也接近於平衡。這意味著,隨著我國文化市場開發程度日益提高,在經歷了長期“進口創意、出口制成品”的階段后,中國終將迎來一個“出口創意、進口產品”的新時代。
“我們不僅應通過文化貿易向‘一帶一路’國家推廣精美的中國文化產品,也應該向他們進口具有他們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用中國文化消費市場的巨大需求,通過市場機制,拉動他們國家的文化發展。” 陳平說。
對此,陳平建議,在政府支持下,依托民間機構,建立靈活的“一帶一路”文化創意創新創業服務機制,通過聯合海內外各種藝術制作公司,咨詢、法律、會計、文化金融、科技等專業服務機構,協助中國文化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合作和版權交易。
三是積極培養、輸送人才參與國際機構的領導與運營,吸引國際文化藝術組織和人才落戶中國。
陳平表示,目前許多有影響的國際組織十分缺乏中國專家。中國文化要在國際上更有影響力,必須在國際組織中有自己的人、有話語權。她建議,在重點推薦高層次人才進入國際組織、參與領導層的同時,有計劃地培養、挑選和送出一批青年才俊參與有影響的國際組織,學習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運營管理,了解世界各國的民間藝術動態,掌握民間藝術保護的機制法則,更好地為中國文化的國際推廣服務。
同時,她建議,應以更寬廣的胸懷吸納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和國際文化藝術組織落戶中國,體現中國文化大國、文化大都市的風范和國際影響力,如北上廣等城市應走在前列。2017年暨南大學成立了首家“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如果能夠繼續發揮該組織的積極作用,可為中外民間文化藝術合作做出更大貢獻。
四是成立“‘一帶一路’民間藝術和文化遺產國際交流協會”,更好發揮華僑華人的橋梁作用。
文化交流要以民間為先鋒,久久為功,潛移默化。因此,有組織、有規劃、有序地推動實施民間文化交流顯得十分重要。陳平建議在香港或澳門成立“一帶一路民間藝術與文化遺產國際交流協會”,更有效地組織國際機構、民間組織、社會團體、以及藝術家、手工藝傳承人、地方文藝院團等,開展“一帶一路”民間文化交流活動,也可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增添活力、匯聚國際文化人脈資源。
陳平表示,“一帶一路”國家的一大優勢是聚居著幾千萬華僑華人,他們融通中外,是促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的天然橋梁和使者,應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獨特作用。今后應加大力度,支持培育壯大更多熱愛中國、面向當地、具有專業水平的華僑華人文化人才、文化組織和文化活動,與國際化文化組織和活動相結合,在“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中發揮更好作用。